信息来源于@海河日记,@Jones爱生活,《海洋学报》,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, 水产养殖。 今天要图解的视频依然来自我们的老朋友“@海河日记”,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位博主都是搬运的视频,所以他的福建IP没有参考性,不过他今天展示的动物确实在福建是能抓到的,所以我标题也就这么用了。 特别好奇他的视频到底去哪里找到的?怎么每个视频的播放量跟点赞量都那么夸张?真的很羡慕了属于是。 视频发布于2025年8月9日,视频的内容相当简单,拍摄的位置是某个水体中的不知道是进水口还是出水口的铁网,这种铁网一般是用来拦截河流或海洋中的垃圾、藻类等杂物,据说也能可防止外来物种入侵,最后这点我怀疑是凑数的。 然后有一只超大的螃蟹钩在水中的铁网上面爬行,从左边往右边移动。视频不算清晰,不过看到这螃蟹粗壮的的步足和螯足,卵圆形表面十分光滑的头胸甲,以及深绿色的体色,其实很明显能看出这就是青蟹,具体是4种青蟹里的哪种就看不清了,大概率是锯缘青蟹(Scylla serrata),这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青蟹物种。 有网友相当感叹,认为这只螃蟹非常大,他觉得得有小型的锅盖那么大了,真的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螃蟹,简直是堪比龙虾。据他所说,他本身就是钓鱼人,所以说的话有一定的可信度。我反正是“信”了,你看我都用在标题上了,不过我加了双引号和问号,你就当我很不纯粹吧,想要吃流量但是又不想太标题党唉。 上面的截图这么看着没啥感觉,也不知道是大是小,其实我是放大了,视频的拍摄比例是下图这样的,这么看就显得比较大了,但是没啥具体参照物还是不太容易确定其大小。哎不对!上面不就有红砖吗?我国标准的红砖规格是240mm(长)× 115mm(宽)× 53mm(厚),这只螃蟹有超过2块红砖的厚度,保守估计它的宽度就是达到了十多厘米,其实算是正常尺寸了,这个大小的青蟹妥妥超过1斤了。 而锯缘青蟹是青蟹属中体型最为庞大的种类,生长潜力是相当惊人的,超过20厘米的个体也是经常被发现,著名美食博主“@Jones爱生活”曾展示过一只六斤八两的个体,那只巨型锯缘青蟹的钳子比博主的拳头还大!如果是这种级别的,说它跟“锅盖”一样大,那就真的不夸张了。锯缘青蟹确实就是能长这么大的物种。 “@Jones爱生活”买的那只不到1000元就拿下了,等于一斤是140块钱左右,其实这样的价格算得上是比较合理的。我作为福建人很有发言权,我们这边的青蟹不管是不是野生的,就是得80元一斤往上,碰上节假日百分百能上百,甚至是上200元一斤。 当然这是跟规格息息相关的,但我就没吃过超2斤的锯缘青蟹。大家都知道体型是溢价最主要的来源,虽然大的不一定更好吃,但一定会更贵。所以我觉得“@Jones爱生活”买那只花不到1000元是真的很值了。 就算是养殖的青蟹,其实跟野生的价格也差不多,我记得我初中的时候,已经是10多年前了,当时去海鲜超市买一只7两的青蟹,花了我爸150元。 网友们报出的200~300元的价格,不算太夸张,如果在节假日,确实能达到。对了,浙江这个网友说的猷蠓(yóu měng)是温州方言中对锯缘青蟹的俗称。 一个重要原因是野生的青蟹不好抓到,过去在海滩、滩涂上轻松就能收获几斤青蟹的场景如今几乎绝迹,渔民们费尽心思也难有稳定收获。随着近海环境变化、过度捕捞等影响,野生青蟹种群规模大幅缩减,自然捕捞量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。 那不是有人工养殖的吗?青蟹不是那么好养的,它们偏好盐度、水温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泥涂或近岸浅海区域,还依赖淡水注入形成的特殊生境。所以合适的养殖场很难搞出来,产量就不高了,而且一旦海水盐度在雨季骤变,或温度波动过大,青蟹难以适应,死亡率就会明显上升。 而且大家都知道螃蟹是死了马上就开始变质的海鲜,它们是非常难以保存的,所以运输它们要专业冷链设备、增氧系统,还要面临途中的死亡损耗,这就导致成本非常高,足以让价格翻倍。在内陆地区原因是运输成本,在沿海地区就争取一个“鲜活”,所以在哪里都还是很贵。 青蟹其实我觉得不太好吃,膏非常硬且干巴,肉倒是甜,但是似乎也没有兰花蟹厉害。人们吃青蟹其实主要吃的是营养价值,青蟹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4~20%,富含必需氨基酸、硒、锌等微量元素,对增强免疫、调节代谢很有帮助。我以前老吃是因为我当时体弱多病,我家里人想给我挽救一下。 最最根本的原因,我觉得是因为吃青蟹有面子。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,在高端餐饮、节庆礼品等场景中,野生青蟹常被视为身份和品味的象征,这种心理溢价进一步支撑了青蟹的高价位。